求职宝典

1.1 上海城市概览:

1.1上海前景

世界银行用新一波全球化来定义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即全球经济的引力及动力不仅来自于发达国家,更来自于以中、印为代表的新崛起国家。这一国际均势的转变总体上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对开放前沿的上海尤其提供了进一步集聚全球要素、进一步扩大创新投资、进一步升级产业链水平的新机遇。然而,在外向型经济显著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格外注重内资企业的创新水平和竞争力同步提高,城市发展的自主性、自控性增强,以抵御和化解外部壁垒和能源资源约束,从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分享国际市场价值链高端的利益。

目前上海虽已跻身国际化城市行列,进入各类世界城市排名的视野之中,但名次却很低,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竞争地位仍然是靠后的。随着全球创新资源争夺和软实力竞争的激化,城市对技术创新的消化和引导能力、城市对独特文化的创新和供给能力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依托。着眼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未来5年上海城市经济形态、产业结构和社会文化建设还亟待提高。急需要从依靠引进技术、依赖外资作用转变到引进与自主式发展相结合的道路上来;急需要利用人民币升值带动国际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市场重组的机遇,加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规模扩展和功能升级;急需要以文化创新和良政治理等软实力推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从而在世界城市网络中提升位次,成为中国和谐发展、和平崛起的形象标志。

1.2地理位置

上海市,简称沪,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正当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贸易港口。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贸易中心,金融和信息中心。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的内外交通运输枢纽。上海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亦是近代革命运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当前按照振兴上海,开发浦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方针,力争把上海建设成为外向型,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科学技术先进,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

1.3气候特点

上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总的说来就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上海气温最高的是7、8两月,这些年上海的夏天越来越热,超过35℃的高温天数10天左右;冬季1月下旬到2月初(通常是春节期间)最冷,暴冷的天数虽然不多(一般持续3天),但江南的湿冷连北方人都喊吃不消,常刮刺骨的偏北风,不穿一些厚实保暖的衣物不行,手套、围巾、帽子也要全副武装。降雪的日子不多,有时终年无雪。3月到5月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是最好的出行时机。需要特别提醒的是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梅雨季节,忽晴忽雨,20多天的雨量约占全年的1/4,这段时间不宜出行。8月底到9月上中旬是台风多发季节,常有瓢泼大雨。这两个时段游上海一定要带好晴雨伞,好在此时气候炎热,晴天也可用作遮阳避日。

上海日出日落时间为:冬至6:49日出,16:57点日落,夏至4:50日出,19:01日落。

1.4行政人口

至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380.43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为960.24万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22.61万人,常住人口死亡12.68万人。常住人口出生率为9.56‰,常住人口死亡率为5.36‰,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

至201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总数为1426.93万人。全年户籍人口出生12.11万人,户籍人口死亡11.74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为8.51‰,户籍人口死亡率为8.25‰,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6‰。全市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41岁。其中,男性80.18岁,女性84.67岁。

1.5感觉上海

1.5.1海派文化

上海文化在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在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之间呈现出开放的姿态,敢于打破成规,锐意革新,广采博纳。“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成为海派文化的精髓,并体现于上海文化的方方面面。

1.5.2上海名街

上海的街,是一种风景、一种风情、更是一种文化。文艺青年最爱去多伦路,幽雅的画廊、前卫的艺术馆鳞次栉比,还不时会有知名艺术家举行讲座和讨论会;衡山路梧桐满街、绿荫如盖,白天是一条幽静清雅的小街,到了晚上就摇身一变成为酒吧林立、人流如织的热闹繁华之地;城隍庙上海老街,展示的是一幅“清明上河图”景象,小贩的叫卖声,古街古巷古屋,到处充满了江南小镇的气息;雁荡路经典的建筑、露天的酒吧、别致的茶坊、幽静的咖啡厅,是不少上海年轻白领的最爱去处;长乐路、陕西南路的小店是时髦女郎百逛不厌的圣地,也是白天美女出现频率最高的地点。

1.5.3沪剧

沪剧,是上海的地方戏曲剧种,属吴语地区滩簧系统。沪剧源出"小山歌"。为与同在上海演唱的苏滩、甬滩等其他滩簧相区别,故称本地滩簧、申滩时调,简称"本滩"。1914年,邵文滨、施兰亭、丁少兰等发起组织"振新集",从事本滩改良,并改名为"申曲"。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开始把申曲改称为"沪剧"。

沪剧以表现现代生活见长,用上海乡音演唱,内容通俗易懂,唱腔自然亲切,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情调。现在在文庙附近的一些小剧场中仍能经常见到,偶有大型舞台剧在一流剧院中展演。著名沪剧剧目有:《雷雨》、《芦荡火种》、《罗汉钱》、《星星之火》、《阿必大》、《陆雅臣》、《庵堂相会》、《大雷雨》、《卖红菱》、《为奴隶的母亲》等。具体而言,著名的沪剧名曲有:《罗汉钱》中“燕燕做媒”、《芦荡火种》中“斗智”等等。

1.5.4怀旧小资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小资祖母”张爱玲让苍凉的文字在亭子间、咖啡吧、高脚杯、老唱片上跳舞,奢华的上海传唱着柔媚的歌声;本世纪初,“小资教母”陈丹燕所写的《上海的风花雪月》等文章掀起了一股怀旧老上海风花雪月的时尚潮流。许多人不仅仅将它置于床头消遣,更有人依着它的指点,在上海街头辛苦踏访,寻觅到了颇有意味的景观。

在近几年,小资们频繁活动于上海的衡山路和茂名路,构成了大都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求职宝典》上海版

《上海求职宝典Word下载》

《上海求职宝典PDF下载》

Copyright©2006-2023应届毕业生网yjbys.com版权所有